本网讯 走进呆鹰岭镇,不论是步入机关还是漫步田野,不论是探访民企还是置身小区,你都能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洋溢的、朝气蓬勃的气息,触摸到一种热烈的、澎湃的、张弛有度的律动。难怪熟悉呆鹰岭镇镇情的同志都不无感慨地说:“区划调整三年以来,该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呆鹰岭镇的变化得益于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彻底转变,这种由管理到服务,由官出于民、民出于土到以民为本的转变改变了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价值观,催放了发展路上的小康之花。”振兴村支部书记刘治放同志一语遣出了促成呆鹰岭镇大变化的原动力。
思想观念变精神面貌大改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划入城区后,虽然工作的地方和服务的对象没有变,但工作的性质和重心却由原来的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转变为以城镇化建设为主了。亲身经历和感受到城市建设全面推进那种热气腾腾的氛围后,党员干部的思想也如春潮涌动,工作观和价值观迅速发生转变,他们不再等指示、靠安排干工作,而是深入基层积极主动找事情做了。闲暇时间,他们不再沉迷于牌桌酒桌,而用更多的时间来思索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些什么,为当地群众服务些什
么了。用村组干部的话来说,他们感觉镇干部变得热情主动了,经常找他们探讨发展问题,帮他们“寻事做了”。群众也经常能看到干部走上田间或深入农户问这问那,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了。“早几年镇干部我一个都不熟悉,只看见他们收钱收粮时忙碌的背影,现在我能随口数出一大批镇干部的名字,列举一大堆他们为民办的实事。”鸡市村70多岁的老莫在谈到干部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工作方法变干部群众心相连
思路变牵动方法变。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民心工程”、“实绩工程”,建立健全了干部述职、考核、讲评制。各年初又在全市率先推出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责任档案制,规定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指导帮助一户以上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新增种植面积20亩以上;或扩大养殖规模,养猪在50头以上,养鸡在500羽以上,养鸭在100羽以上,养鸽在50对以上;或其他特种养殖业;或创办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在5万元以上;或引资20万元以上。量化的工作目标指明了干部工作的方向,他们做工作不再蜻蜓点水、人浮于事,而是扎实沉入基层,以一个服务者的身份融入到群众中,尽其智献计献策,尽其力排忧解难,掀起了一阵阵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时高潮。镇党委委员罗细森驻点振兴村,积极帮助19位农户审批地基,筹集资金兴、扩建猪场3000m2,年增养殖量6000头。驻鸡市村干部谢纯竹,想方设法联系市开发区罗老板投资100万元盘活原村办闲置砖厂,并与贫困家庭结对子,资助2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计生专干刘代梅,在高岭村计生专干没配好的情况下,将村计生工作和镇业务指导一肩挑,热心做育龄对象的贴心人。此外,屈国良、伍小乔、肖湘乔、肖启良等一大批群众喜爱的、耳熟能详的干部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地为群众服务,为他们谋取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有力地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合力。
经济环境变小康生活在眼前
你的工作干得怎么样,就看你服务的地方经济怎么样。这是该镇党委、政府考核干部工作的标准和尺码。在这样的考核标尺下,全镇干部既集思厂益又别出心裁地关发展地方经济出点子,为小康建设作贡献。一是夯实基础,筑巢引凤。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组织筹资近300余万元,硬化振兴路2.1千米,维修村道2。7万米,修水渠1.3万米,推动7个村农网改造,实现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夯实了发展的硬环境。二是降低门槛,诚信招商。镇党委、政府积极
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鼓励大家以零要求诚信招商,构建了发展的软环境。近年来,陆续引进中南财政科技管理学院、长城公司、四通涵管厂、盛隆园艺公司、鹏洋食品塑料包装厂、水泥构件厂等企激活存量。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当地有识之士回乡创业或反哺农业,最大限度地激活存量。中平村刘谋彩同志原是衡阳县湖之酒厂厂长,退休后回到家乡创办了怡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出真牌湖之酒、自然香白酒等衡阳品牌酒系列。振兴村张正友在外经商发财后回乡创业,与好友合资在本杆征用山地50亩,创办机制页岩砖厂,年纯收入逾百万元。此外,引导当地居民瞄准衡阳市建筑市场,创办预制场、砂石场等,就近为建筑公司提供建筑石材。整合资源,组织客货司机联合组成货运公司或跻身的士出租市场,发展客货运输业。截至2004年10月,该镇共发展非农民营企业278家。年创产值9400万元。这些企业的落成及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推进了全面小康的进程。
信息来源:衡阳蒸湘新闻网责任编辑:胡 鹏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