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一大早,一辆满载牲猪的大货车从蒸湘区呆鹰岭镇振兴村缓缓驶出,该村养殖大户刘诗才又出栏了一车牲猪。据了解,在振兴村像刘诗才这样的专业牲猪养殖户已达64户,牲猪养殖业已成为该村的主要产业。这是该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取得的喜人成果。
蒸湘区位于衡阳市西部,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过去一些农民沿袭老一辈“稻谷 稻草”的传统模式,日子过得紧巴巴。区划调整以来,蒸湘区根据每个村的经济状况,结合村民的实际情况,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特生财,以特富民,以特兴村。针对个别农民因循守旧,不敢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该区大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从村民中挑选出一批文化素质较好、威信较高的村民,将他们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再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典型带动,从而达到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效应。振兴村村民张家国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掌握了牲猪养殖技术,并大力发展牲猪养殖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明星”,年出栏牲猪达2000余头,成了该村的致富能人。在他的带动帮助下,许多村民踊跃效仿,纷纷拜他为师,就连周边村子的村民也赶来“取经”,目前,呆鹰岭镇已发展专业牲猪养殖户300余户,年出栏牲猪达7万余头,牲猪养殖业已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龙头企业。
为提高特色经济的科技含量,该区创优服务方式,坚持以质取胜,以特创优的方针,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专家上门授课,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同时,该区组织各乡镇农技站、畜牧站等技术部门深入村组提供技术服务,公布农技求助热线,随时为村民排忧解难。此举既解决了村民发展特色经济的后顾之忧,又提高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呆鹰岭镇张传汉获悉养殖鸽子经济前景较好后,引进“美国落地王”等优良鸽种,在技术员的帮助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年出栏2万羽的规模,他信心满怀的说:“以后要逐步将技术传授给周边村民,让大家共同致富”。
雨母山乡雨母村水面较广,过去村民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后来在区乡的大力指导下,该村充分利用水面做文章,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渔业经济,形成了年渔业产值达700万元的规模,目前,该村已集中连片发展渔塘1800余亩,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渔业经济成了引导雨母人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到目前为止,该区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雨母鱼、振兴 猪、松亭菜、松陂鸡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助推农民致富,推进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
信息来源:衡阳蒸湘新闻网责任编辑:刘 莉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