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雨母山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建议
领衔代表 唐生德
据悉,2016年我市建成区常住户籍人口将达到200万,流动人口将达到40万,对蔬菜的需求量极大。目前,我市蔬菜种植面积虽已达到150多万亩,但大多零星分散,且品种结构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为了保障全市人民吃上无公害放心蔬菜,周海兵市长曾在蒸湘区雨母山乡视察工作时作出指示,要在雨母山乡建设万亩蔬菜基地。截止目前,雨母山乡已入驻多家蔬菜生产经营企业,灵山—竹雅蔬菜基地连片也已初具规模。但各家企业各自为政,生产的蔬菜品种雷同、重复,规模也不大,品牌效应没有彰显,影响力也不足。
为了落实市长打造万亩蔬菜基地的指示精神,特提出如下建议:
1、由政府牵头,在雨母山乡灵山、竹雅、黄花村三个村设立农业产业示范园,整体进行规划、建设,整合现有农业企业,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将农业示范园列为“十三五”规划国家投资项目,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示范园,并争取国、省及农业部的财政扶持资金。
2、按照衡阳市农业产业示范园(坐落于衡阳县英陂镇)的标准,由政府负责,加大农业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好园区机耕道、水渠、排水沟及水、电等基础设施。
3、由政府负责规划建设好农业产业园内企业的公共服务用房、蔬菜包装、清洗及工具房等活动板房。
4、由政府成立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协调处理农业园内的事务,并提供产供销、用工等现代化信息服务。
〔2016〕1号(B类)
关于对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号建议的答复
唐生德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雨母山建立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们对全区农业生产的关注与重视,感谢您们为全区农业生产建言献策。
城区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生产要做出亮点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城市、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2008年以来,市、区两级在城区着力打造蔬菜特色产业园。2008年我区呆鹰岭镇振兴村纳入中心城区新菜地规划范畴,2010年我区呆鹰岭松陂、土桥、新民、堰头四个村、2011年雨母山乡灵山、竹雅村纳入中心城区新菜地发展规划。2015年衡阳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5年起,实施城区蔬菜基地提质发展三年计划,重点打造珠晖、石鼓和蒸湘雨母山三个万亩片区的高标准蔬菜基地,为落实市长指示,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动邀请市农业委、市水利局、市规划局、市农科所、市蔬菜研究所等单位深入雨母山镇实地调研,编制雨母山万亩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在原有的灵山、竹雅、堰头、土桥村基础上,增加青松、黄花两个村纳入衡阳市3个万亩片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目前,雨母山片区、呆鹰岭片区共引进11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核心区常年种植面积4700亩,辐射带动面积4000亩。2012年衡阳市荣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荣获省设施蔬菜标准园优胜单位,2013年衡阳市绿琼本地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露地蔬菜、2014年衡阳市佳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设施蔬菜分别获省蔬菜标准园称号,2014年衡阳市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衡阳市金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衡阳市佳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衡阳市鸡窝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衡阳市绿琼本地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市级特色蔬菜产业园。
蒸湘区耕地面积3.13万亩,规模小,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十分困难。2010年,我们积极努力争取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批准:蒸湘区进入国家蔬菜生产大县行列(湖南省40个,衡阳市3个),蔬菜生产大县每年有1个先建后补的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项目要求:露地蔬菜连片面积1000亩,设施蔬菜连片面积200亩,基础设施、质量追溯、产品认证、分等分级、包装标识、技术规程、生产档案等要符合标准化生产,经省农业委、省财政厅验收合格后,项目资金40-50万元)。2012年、2013年、2014年已争取三期投入共计160万元。争取灵山-竹雅蔬菜基地国土整理项目资金890万元和乡村道路建设资金200万元,争取价格调节基金、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等500余万元,基地核心处形成沟、渠、路、池、井全配套,新增蔬菜大棚350个、连栋大棚30000万平方米,安装频振式杀虫灯20余盏,铺设滴灌设施400亩。
企业配套设施用地制约蔬菜基地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 )规定:“南方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种植面积500亩、北方1000亩以内的,配套设施用地控制在3亩以内”, “设施建设应尽量利用荒山荒坡、滩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劣质耕地,避免滥占优质耕地,同时通过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等工程技术等措施,尽量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 国土资发〔2014〕127号 )。近几年来,区政府、市农业委也就农业规模化配套设施用地多次向市政府、市国土管理部门汇报,目前,城区基本农田调规已将雨母山镇所辖农业村全覆盖,引进规模化农业企业配套设施用地基本就是 “一事一议”。
蔬菜生产技术与服务制约城区蔬菜基地提质,衡阳市蒸湘区蔬菜站负责研究制定全区蔬菜产业发展措施和规划,负责组织指导全区蔬菜生产,做好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的研究、引进、推广工作,蔬菜站定编3人,目前,在编在岗1人,各乡镇农技站肩负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全区乡镇农技站在岗6人,基本构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在技术服务方面:近几年引进蔬菜品种20余个,湘研珍王辣椒、油冠茄子、白皮丝瓜表现良好;2014年,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在雨母山镇镇政府、新中村、群胜村、呆鹰岭镇同康、土桥村、松陂村组织蔬菜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500人,2015年,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灵山村培训蔬菜园艺工50人,聘请市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昌华,衡阳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刘康星、衡阳市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谢该生就蔬菜延秋栽培、西甜瓜栽培、蔬菜育苗、病虫害防治等作系统授课。我区是全国蔬菜信息监测点之一,监测20个大宗蔬菜品种月末在田面积,旬度价格等,年报蔬菜信息600余条。
城区的农业与县区相比,优势不明显,国家支农资金享受不到,省级项目资金立项也难,尽管区委、区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扶持农业生产,但离现代农业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只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可能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蒸湘区农林局
二O一六年五月六日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责任编辑:刘 露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