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年度预期目标,主动应对经济新常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上半年全区经济积极面不断凸显,呈现出平稳向好、排位前移的良好态势。
一、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5.34亿元,增长9.1%,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46.63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6.9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0.6%、43.9%和55.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0和5.0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是:
(一)工业经济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50.19亿元,下降0.4%,降幅逐月收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中心城区第1位,比一季度前移2位。重点企业华菱钢管及衡钢园区相关配套企业生产有所好转,上半年共实现总产值29.73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值60%,当月降幅收窄为-2.9%,下滑趋势得到明显遏制。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截止6月底,全区在库施工项目(不含房地产)293个,同比增加84个,增长40.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11个,同比增加31个,增长17.2%。上半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46亿元,增长9.1%,投资总量居中心城区第1位。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2.71亿元,下降77.0%;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61.32亿元,增长409.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43亿元,增长2.5%。
(三)消费市场继续升温。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2亿元,增长1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幅居中心城区第1位。其中大宗商品销售有了明显好转,去年下降幅度最大的石油及制品类,今年上半年仅下降13.9%,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了10.1个百分点;汽车及其零配件类增长26.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4.7个百分点。同时,网络销售呈现快速扩张势头,本土电商平台加速成长。上半年,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约3倍,虽然我区企业电子化程度仍然不高,销售额总量仍然偏小,但是发展势头向好,前景可观。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95亿元,增长12.4%,增幅居中心城区第1位,快于GDP增速3.3个百分点。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0:57.4:40.6调整为2.1 :54.6:43.3,第二产业占比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得到优化。
(五)财政收入适度增长。面对经济换挡减速、营改增、减税降费等因素带来的财税增收压力,区委区政府在税收征管、挖潜增收、培育财源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财政收入保持适度增长。上半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1.81亿元,增长10.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3亿元,增长70.8%。
(六)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3元,增长10.4%,增速居中心城区第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4元,同比增长10.4%,增速居中心城区第2位,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增速,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七)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区1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大部分达到了序时进度要求,有491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76.1%,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143人,新增养老服务床位39张,雨母山镇七里山村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扎实推进,提供法律援助70件。其中救治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财政资金对民生投入力度继续加大,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事业支出达2.53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区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0%。
二、突出问题
虽然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基数越来越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表现在重点企业增长乏力,项目投资推进不快。
(一)重点企业增长乏力,拖累较大。重点企业华菱钢管较前几个月虽然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势头,但是上升的幅度不大,态势不明显,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主要产品价格虽然有上升但仍处低位,后期能否延续这种上升还为未可知。上半年华菱钢管完成总产值仅22亿元,创近年来新低,同比下降16.1%,拖累全区工业产值下降17.2个百分点。此外,金冠混泥土有限公司受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而关停,也对全区工业造成较大冲击。
(二)项目投资推进不快,增速回落。从上半年全区项目建设情况看,重点项目推进不理想、项目建设资金来源趋紧、民间投资热情不高、产业项目少、储备大项目较少等问题依然存在,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9.1%,低于全市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0.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所有县市区最后1位。从项目规模来看,主要是我区大项目少。全区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仅 34 个(不含房地产),完成投资12.71亿元,同比下降77.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仅为15.2%,同比下降55.6个百分点。上半年,没有1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远远少于其他城区。从投资结构来看,服务业投资增长乏力。在经历近两年高速增长后,今年全区服务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同比下降7.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2.5%,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急剧下降。
(三)发展基数越来越大,压力凸显。经过近1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区GDP、工业、投资、财政的基数(总量)都较大,在剔除华兴街道(市高新区)的情况下,至“十二五”末,基数(总量)全部位居全市中心城区前列,分别为第2位、2位、1位、1位。从全年目标来看,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今年要完成年初确定的增长18%的目标,下半年要完成143亿元,平均每月要完成23.8亿元,比上半年平均每月要多完成10亿元,是上半年的1.7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三、工作建议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建议全区上下要精准发力,盯住重点,突出抓好服务业大发展、项目大建设、企业大培育不松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突出服务业大发展。从我区来讲,工业短期快速回升有困难,但服务业发展还大有潜力,要通过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来弥补工业发展的不足。一要用好用足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网络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信息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二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用优惠政策引导非法人企业转法人企业,加大对大企业培育力度,加快万达商业广场等服务业集聚平台和雨母山4A级旅游区的建设步伐。
(二)突出项目大建设。一是要加快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力度,要扎实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推介等前期工作,有针对性地谋划引进一批符合发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改善全区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力的好项目、大项目;要重点引进世界500强、重点央企、知名民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产业承接和企业联大靠强。同时,要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二是要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到未开工的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已开工的加快推进,已建成的尽快投入使用。三是要完善项目入库资料,如万达商业广场早已形成投资实物工程量,但由于公章及部分资料不全导致至今未纳入统计范畴。
(三)突出企业大培育。“四上”企业培育与申报是发掘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上半年,我区没有新增1家“四上”企业,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区。下半年,我们要把“四上”企业培育与申报作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各经济主管部门和镇街、园(街)区要坚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破解“四上”企业培育与申报这一短板,认真开展“四上企业”清查申报、“个转企”和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的清查,确保将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户和投资项目纳入统计名录库,确保应统尽统,全面客观反映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情。
信息来源:区统计局责任编辑:刘 露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