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实力蒸湘、魅力蒸湘、活力蒸湘”建设,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良好势头,但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回落势头,需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6月,全区(不含衡阳高新区,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81亿元,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1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81亿元,增长10.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77亿元,下降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3亿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6元,增长9.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7亿元,下降3.7%。
(一)与年度目标对比情况。超过年度预期目标的指标仅1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1.2个百分点。未达到年度预期目标的指标有5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差1.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相差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差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差23.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相差10.7个百分点。
(二)与上年同期对比情况。高于上年同期增速的指标仅1个: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0.3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增速的指标有7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相差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差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相差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差18.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相差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相差13.9个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相差0.7个百分点。
(三)与兄弟城区对比情况。居中心城区第1位的指标有3个: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中心城区第2位的指标有1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中心城区第3位的指标有1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中心城区最后1位的指标有3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四)与全市平均水平对比情况。高于全市平均的指标有4个: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的指标有4个: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
二、积极的因素
(一)规模工业持续回升。从增加值看,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5.0%、5.1%、5.2%和3.5%,呈现低位开局、缓慢回升态势。从总产值看,1-6月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5.9%,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7个百分点;从效益来看,1-6月全区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亏损5.0亿元。
(二)消费市场持续稳健。1-6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3亿元,增长1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中心城区第2位。受公务用车改革和汽车购置税继续减免等利好影响,汽车消费增速持续向好,增长19.7%,成为拉动全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能。从消费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0.82亿元,增长12.8%;乡村零售额13.61亿元,增长7.0%。从消费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5.88亿元、37.17亿元、6.97亿元、4.41亿元,分别增长9.2%、11.8、9.5%和12.6%。
(三)第三产业持续向好。1-6月,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7.7%,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增速居中心城区第1位,高于GDP增幅4.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四)经济结构持续改善。1-6月,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2∶52.4∶45.4优化为2.0∶50.3∶47.7,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回落0.2和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2.3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地位日益稳固。
(五)民生保障持续加强。1-6月,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63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6元,增长9.7%;11项重点民生实事有7项达到了时间进度要求,占比63.6%。
三、面临的短板
(一)工业回升难度较大。1-6月,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5%,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3.4、3.6和2.4个百分点。主要影响因素有:从用电量来看,全区工业用电量累计同比下降11.3%,其中当月同比下降26.1%,降幅进一步加剧;从工业税收来看,全区工业企业实缴增值税同比下降39.96%,居全市最后1位,与中心城区最高的石鼓区相差102.51个百分点;从价格指数来看,占全区工业三分之二的钢压延行业现价总产值虽然增长263%,但出厂价格指数高达145%,换算成不变价后,增速为同比下降12.9%左右;从增加值率来看,每年6月起,国家都采用新的年度增加值率。我区钢管行业新年度增加值率仅为10%,而上一年度为16%,是造成1-6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比1-5月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第三产业增速回落。近年来,第三产业一直是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今年以来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需引起高度重视。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2.0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仅增长19.5%,居各县市区最后1位。
(三)投资增长面临制约。一是重大项目投资下降。部分项目受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推进较慢,上半年全区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个,同比减少4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8.0%。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面临不确定性。上半年,全区新建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2%,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80.9%。三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减缓。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6.2%,同比回落23.7个百分点,影响全区投资增速回落6个百分点。
(四)财政增收压力巨大。1-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7%,增速居各县市区最后1位;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9%,增收压力巨大。同时,受税收收入下降的影响,财政收入质量也明显降低,税占比仅为82.6%,呈现持续回落趋势。
(五)“四上”企业培育不佳。上半年,全区共新增“四上”企业3家,其中限额以上贸经企业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与去年全年新增31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抓好工业发展。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要把工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预警监测和指导。当前,钢管产业是稳定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要加大对此类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力度,避免整个行业或重点企业出现大的波动。二是加强有效帮扶。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三是注重工业项目引进。着力引入优质大项目,优化工业结构,增加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强化投资拉动。一是积极谋划一批事关全局、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要围绕雨母景区、长湖新区、雄鹰新城三大板块谋划项目,夯实长远发展基础。二是强化争资融资。搞好项目包装策划,围绕中央和省、市投资重点,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力争全区2017年争取上级各类财政性资金有新突破。三是努力扩大民间投资,深入推进PPP模式。拓展金融服务,进一步强化重大项目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四是全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投资额度大、影响力大、带动力强、需要协调问题较多的项目,要加强领导联系,切实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建设。
(三)夯实统计基础。要打牢统计基础,提升数据质量,做到应统尽统、应报尽报才是最好的办法。发改、商务、住建、园(街)区及各镇(街道)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切实做好 “四上”单位的培育与申报工作,全面反映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量。同时,要做好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工作,全面反映项目建设的新成效。
信息来源:区统计局责任编辑:刘 露 | 分享: |